不要扼殺寶寶的責任心


寶寶的責任心是需要從小培養和呵護的,千萬不能因爲自己的一點失誤而影響了寶寶的責任心,哪些因素會扼殺寶寶的責任心呢?一起來看看


1破壞性的批評


當一個孩子一件事沒做好,家長進行破壞性的批評,因爲做錯一件事,導致對人的否定,會使孩子覺得太痛苦了。他會發現負責任等於痛苦。作爲一個男人,如果他的潛意識裏,負責任等於痛苦,那他不可能成爲一個好丈夫;作爲一個女人,如果她的潛意識中,負責任等於痛苦,那麽她怎麽能照顧好她的孩子!破壞性的批評導致這些惡果,一切取決於你給孩子的神經連結


美國著名兒童心理學家曾對父母的批評是否對孩子成長有所影響進行了研究。他舉出了一些使孩子産生痛苦連結和破壞性的話語:


使用難聽的字眼——傻瓜!騙子!不中用的東西!廢物


侮辱——你簡直是個飯桶!垃圾!廢物!跟你那死爹一樣


非難——叫你不要做,你還要做,真是不可救藥!


壓制——不要強詞奪理,我不會聽你狡辯!


強迫——我說不行就不行!還敢頂嘴!


威脅——你再不學好,媽媽就不愛你了!滾出去!


央求——我求你看一會英語吧,兒子!


賄賂——只要你這次考100分,我就給你1000塊零花錢


挖苦——洗碗,你就打碗,真行,以後還要做大事,做夢去吧


這些詞語是那些熱心的家長經常用的話。這樣不但不能把孩子教好,只會把事情弄僵,更會把孩子的不良行爲放大,致於不可救藥。


2、過分嚴厲,使孩子不敢負責,怕失敗,怕懲罰


當我們過分嚴厲,並且出了錯誤後對孩子進行各種懲罰


你必須把車開出去,只許成功,不許失敗!”


這次物理必須考90分以上,否則就別再進這個家!”


你要是考不上大學,媽媽就不活了!”


最後,當我們過分嚴厲,孩子不敢負責任了,因爲他感覺負不起責任


3、越俎代庖,家長包辦一切,使孩子産生依賴感


一旦這種情況産生,家長就要累死了。每一個生命必須獨立承擔他生命的責任!”這是一個根本性的法則。任何人都不可能對別人負起責任。家長以爲自己可以負起,其實你只能負起外在的責任,孩子內在的責任是沒人能替代的。


權威兒科博士詹姆斯告誡家長們說:依賴本身就滋生懶惰,精神鬆懈,懶於獨立思考,易爲他人左右等弱點。所以說,處處對孩子包辦代替,這不是在幫助孩子,而是在坑害孩子。


在美國,孩子尚在幼兒時,父母就放手讓他們在能力所及的範圍內獨立活動。小孩長到一歲左右能吃飯時,父母就將其放在一個小椅子上,面前擺一張放著食物的小桌子,讓其獨立用小叉子乃至用小手去大吃大嚼,如果孩子不願意吃,父母決不去喂他,也不給零食。餓了的孩子,到下一頓會乖乖地自己吃飯。


在美國幼兒的睡覺也是如此。很小時候,孩子就獨自在圍著護杆的小床上睡覺,大多數從嬰兒時就獨居一室。父母只是半夜起來看幾次。


  在中國,許多父母的沈迷于盲目寵愛,認爲孩子小,處處不放心,幫孩子吃飯,幫孩子穿衣,幫孩子洗臉,什麽都不讓孩子動手,孰不知這種癡情的愛子方式,會使孩子養成依賴性的心理,甚至滋長四體不勤的禍根。


4、對孩子不信任


爲了培養孩子的責任心,必須信任他們。無論是大人還是小孩子,受到別人的信任就能自我尊重。管束孩子不許幹這個,不許幹那個,還不如信任他們,耐心地說服他們更爲有效。我們如果把孩子當壞人對待,他就可能成爲壞人。


5、家長專橫,以自己認爲的標準要求孩子、強迫孩子


一旦被強迫就沒有責任了。有人論證說奴隸社會生産力和自由社會生産力高,最後的結果是人們一致認爲奴隸社會的成本太高了。因爲奴隸是屬於奴隸主的,奴隸主對所有的事務負責,因爲奴隸是他的財産。而奴隸什麽也不考慮,讓做什麽就做什麽,是被動的。


6、對孩子不放心,時刻監督孩子


孩子對你說:我可以管好自己,你可以不操心了! 即使你真的不放心,你也不能表達你的不信任。而要進一步確定規則。問他:你準備怎麽管好你自己?每天你做什麽,看什麽書,從幾點到幾點,……這樣從開始籠 統地說負責任,到後來確認下來,實際等於雙方達成了協定,簽了合同。最後孩子做到了,就進行表揚;若沒做到,幫孩子找原因,爲什麽不行?這樣,孩子沒傷自尊,又知道了什麽叫守諾。


10個懲罰孩子的巧妙法


懲罰是一種教育手段.也是一種微妙的家教藝術。只有擁有了懲罰孩子的智慧,纔能真正達到教育孩子的目的。


1、犯了錯誤就要懲罰:孩子犯了錯誤,無論有心還是無意,都要受到懲罰


比如:孩子不小心把杯子摔碎了,雖然他不是故意的,也應該告訴他,這是他的過錯。他雖沒有料想到自己行為的後果,但仍要為此道歉。如果他是無意的,並勇於承認錯誤,家長會相信他,


2、懲罰的『量刑』要適當


懲罰孩子的目的是為了孩子的良性轉化,懲罰的『量刑』就必須合乎孩子的行為。懲罰過重容易引起孩子的對抗情緒,輕了又不足以使孩子引以為戒。因此懲罰孩子要以達到目的為原則,既不能輕描淡寫,又不能小題大做濫用『刑罰』。大教育家洛克說:『兒童第一次應該受到懲罰的痛苦的時候,非等完全達到目的之後,不 可中止;而且還要逐漸加重』,其中的道理耐人尋味。


3、要依照規則進行懲罰


家長應和孩子協商制定一個獎懲規則,讓孩子知道犯錯後將受到什麼懲罰。這樣,孩子平日就會有所注意,從而減少犯錯誤的概率。當孩子犯錯後,家長應注意調整自己的情緒,不要因一時衝動而隨意懲罰孩子。若是孩子以後犯了同樣的錯誤,也應該按規則進行和以前相同的懲罰,這樣家長纔能在孩子心中樹立威信。


4、指明『出路』不含糊


懲罰孩子不能半途而廢,應要求受罰的孩子作出具體的改錯反應才能停止。家長要態度明確,跟孩子講清楚他應該怎麼做、達到什麼要求或標准,否則有什麼樣的後果。


如孩子有亂丟東西、不愛整理的習慣,家長在懲罰時就應該讓其自己收拾好東西、整理好玩具;使其明白必須要做好,否則又要受罰。家長千萬不能含糊其詞甚至讓孩子『自己去想』。家長不給『出路』,孩子改錯就沒有目標,效果就不明顯


5、罰了又賞要不得


家長教育孩子要相互配合,態度一致,賞罰分明。該獎時就要鄭重其事甚至煞有介事地獎,讓孩子真正體會到受獎的喜悅;該罰時也應態度明確、措施果斷,讓其知道自己錯之所在。只有這樣,纔能培養孩子明辨是非、知錯即改的品行。如果在對孩子實施懲罰之後,家長中的一方認為孩子受了委屈,隨即又來安慰他,這將會 使懲罰失去作用。實踐證明:懲罰——獎勵——懲罰的惡性循環會使孩子產生認知偏差,錯誤地將犯錯和受獎聯系起來,從而使懲罰歸於失敗


6、及時懲罰莫遲疑


懲罰的效果部分來自條件反射,而條件反射在有條件刺激和無條件刺激的間隔時間越短則效果越好。所以家長一旦發現孩子犯錯,只要情況許可就應立即予以相應的懲罰;如果當時的情境(如有客人在場或正在公共場所)不允許立即作出反應,事後則應及時地創造條件,盡可能讓孩子回到與原來相似的情境中去,家長和孩子一起回顧和總結當時的言行,使他意識到當時的錯誤行為,並明確要求他改正。


7、最忌諱諷刺挖苦


家長懲罰孩子應力戒諷刺挖苦,更不能自恃『孩子是我生的、是我養的』而隨意用惡毒的語言指責、謾罵孩子。實踐證明,諷刺挖苦和惡語謾罵已超越了孩子的理智能夠接受的范圍,將會刺傷孩子的自尊心。


因此,家長應該牢記懲罰孩子的目的是幫助他改正錯誤,決不是為了刺激孩子心靈中最敏感的角落——自尊心。有些家長在懲罰孩子語言不文明、滿口髒話時,自己也『出口成髒』,這就使得訓教效果大打折扣,甚至失去說服力。


8、點到為止莫嘮叨


有些家長訓教孩子喜歡沒完沒了,而且還時不時地喝問孩子『我的話你聽見了沒有?』孩子懾於家長的威嚴,為了免受皮肉之苦,只能別無選擇地說『聽見了』,其實他可能什麼都沒聽進去,甚至左耳聽了右耳出,根本就沒聽。孩子之所以說知道了,只是順著家長的意思,為了早點結束訓斥。於是,當孩子下次再犯同樣的錯 誤時,家長便感到『痛心疾首』,隨即說孩子『不把我的話當回事』,當成了『耳邊風』,說孩子『不聽話』。其實這是因為家長的嘮叨太多了,令孩子分不清主次,不知道聽哪一句為好;再者,經常性的嘮叨多了,也會導致孩子『失聰』,對家長的話產生教育心理學中的『0反應』,無動於衷,使訓教失去效果。因此,家長在教育孩子時務必切記要改掉愛嘮叨的毛病,凡事點到為止。


9、就事論事莫牽連


從受罰者的角度來講,孩子最厭惡家長『倒咸菜梗』,一事既出又將陳年老賬翻出來。很多家長卻不了解這個道理,訓教孩子時總忘不了東拉西扯、橫牽豎連,說出孩子的種種不是,甚至將孩子說得一無是處,直至忘記了本次訓教的主題。孩子怎樣想呢?反正自己沒有一處是對的,以前取得的成績、改正的缺點家長都看不 到,自感自己天生是挨訓該罰的料,對改錯失去了信心,也就破罐破摔、我行我素,這樣的教育效果可想而知。所以,家長訓教懲罰孩子務必要一事一議,就事論事,切勿搞牽連、翻舊賬


10、事後說理不可無


家長和孩子之間存在著教與被教的關系,但教育孩子仍當以理服人。懲罰只是手段而不是目的,因此,懲罰之後必須要及時與孩子說理,否則,孩子在忍受了懲罰之後將依然如故。所以,家長在懲罰孩子後要通過說理、剖析的方式使他明白為什麼會受罰、知道犯錯誤的原因,講清楚如果堅持犯錯下去將有什麼後果。懲罰只是 一種劣性條件刺激,其效能是短時的,不能持久。受罰的孩子改正了錯誤並不等於他已明白事理,並不能保證他下次不會再犯。因此,讓孩子明白自己受罰的原因纔是根除錯誤的關鍵,說理是懲罰孩子之後不可或缺的一個重要步驟


 


PS 順便介紹一篇不錯的文章"12個寵壞孩子的方法" ,感謝俠女媽媽的分享
http://tw.myblog.yahoo.com/batty-neil/article?mid=12663&prev=20100&next=11155&l=f&fid=18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八爪小棧到府保母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