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文章是送給羽喬羽涵雙胞胎兩姊妹


週休二日後"靖媽咪"星期一再去上班時,就發現妹妹羽涵的嘴巴裡面有一顆一顆白白的東西,告知媽媽一定要注重baby的口腔衛生,情況若沒有改善請爸媽有空帶去看醫生。醫生一副老神在在的說:是奶垢造成的,沒關係啦~注意清潔就好...,但如果越來越嚴重,甚至口腔內膜還破皮了那就很麻煩喔~




如何分辨舌苔與鵝口瘡?若有舌苔是否每天一定要幫寶寶清除?舌苔會不會影響寶寶的胃口?而舌苔的厚薄是否在病理上也有某種程度的意義? 





舌苔是牛奶的殘渣附在舌頭「或」口腔黏膜上,而鵝口瘡則是口腔因食具不潔受到黴菌感染,使舌頭「與」口腔黏膜上長出一塊塊白色奶塊狀物質。由於舌頭上不論是舌苔或鵝瘡都不易清除,所以媽媽可試著以紗布沾開水擦拭口腔黏膜(臉頰內壁或嘴唇內壁)。若輕輕一抹即清除,且口腔內壁仍然光滑平整,則為失奶殘渣;若須用力擦才會剝,落且口腔內壁有點出血、剝落處凹凸不平則為鵝口瘡,應就醫治療。





舌苔不會影響寶寶食慾,母親也毋須特別用妙布清除,頂多喝後讓寶寶喝點開水即可。通常3個月以後,舌苔的情形會逐漸改善。另外值得一提的是,腸胃消化功能較不好的寶寶,甚至大人,舌苔都比較厚,而且會一直持續存在。


鵝口瘡(Oral thrush)為嬰幼兒常見的口腔內病症,約影響百分之二到五的新生兒,並且好發於六個月內的嬰兒(出生四週大為尖峰期),它是由一種叫做白色念珠菌(Candida albicans,黴菌的一種)在口腔黏膜表面感染引起的病灶。

以抗黴菌藥物治療
鵝口瘡的預後還算不錯,而且自行痊癒的機會很高。對於已確定患鵝口瘡的寶寶,如同時伴隨著食慾下降或哭鬧時,採用抗黴菌藥物(滅菌靈Mycostatin)為首選的治療方法。照顧者可將懸浮液(抗黴菌藥物)滴入口腔兩側,通常一天分四次於飯後使用,在餵藥之前,應讓寶寶先用溫水吸吮以達到清潔口腔的效果;服藥前、後三十分鐘內,不要讓嬰兒再進食任何東西。


哺餵方式重清潔 減少感染機會
日常生活應注意以下事項,以減少寶寶鵝口瘡的發生:
一、餵奶前以肥皂徹底洗淨雙手。
二、奶嘴、奶瓶徹底清潔之後煮沸二十分鐘以上,並且儘量避免使用安撫奶嘴
三、哺餵母奶者,餵奶前需仔細清潔乳頭、乳暈,保持胸衣的清潔及乾燥。
四、寶寶的玩具應該定時清洗,清潔時,可浸泡攝氏五十五度之清水至少十分鐘。
五、每次餵奶後,應立即餵一、兩口開水,幫寶寶清除口腔內所殘留的奶渣。


 


鵝口瘡是發生在寶寶口腔裡的疾病,好發於六個月內的嬰幼兒,這是因為受到白色念珠菌(屬於黴菌的一種細菌)的感染,而造成口腔內或嘴唇附近出現塊狀或點狀類似像奶垢的斑點,不過,奶垢通常輕輕擦拭或喝水就會脫落,而鵝口瘡不易脫落,如果用力擦拭就可能會發生出血的現象


如果只是輕微的鵝口瘡,通常不會有太大的影響,當寶寶抵抗力比較好時,也可能會自行痊癒,不過,如果寶寶鵝口瘡較嚴重時,喝奶會覺得不舒服變得更加疼痛,因此奶量可能減退,而且情緒上也會顯得較為躁動,此時,就需要請小兒科醫師給予藥物治療。


所以,蔡佳憲醫師提醒媽媽若覺得家中的小寶寶,好像突然這幾天不太愛喝奶,而且不好安撫時,也可以留意一下是否長了鵝口瘡。


如果寶寶發生了鵝口瘡,而母奶媽媽在餵奶時也覺得乳頭有疼痛感,就要注意母親的乳頭可能也受到了感染,此時,媽媽就要請醫師給予合適的外用藥膏塗抹在乳頭上,和寶寶同步一起進行治療。而平時媽媽則要加強注意乳頭及胸部的清潔,在餵奶前可先以開水或乳頭潔淨棉擦拭過乳房,另外,也要留意內衣的清潔及乾燥,防溢乳墊也要勤於更換。


每次喝完奶之後,最好再讓寶寶喝幾口開水,避免奶水殘留在口腔內,每天洗澡時也要用開水及紗布巾幫寶寶做口腔清潔擦拭。


 


http://www.mombaby.com.tw/articles.php?serialno=0810200001  媽媽寶寶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八爪小棧到府保母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